近年来,关于关羽之死的一些奇怪理论屡屡出现,其中一个荒谬的说法是“诸葛亮杀害关羽”。这一说法认为,诸葛亮为了扫除政敌,让关羽出兵北伐,从而陷害他。对此观点无法认同,原因很简单:诸葛亮在刘备生前只是一个尚未拥有太多权力的军师,而且关羽的地位远高于他,若真要谋害关羽,诸葛亮何必如此冒险?更何况,杀害关羽不仅无益于诸葛亮的晋升,反而还可能导致荆州的失陷,这是极为愚蠢的决定。
关羽北伐的背景
实际上,关羽北伐的动机并非出自隆中对,而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出的决定。公元218年,曹魏境内爆发了一系列叛乱,许都、宛城等地的起义使曹魏元气大伤。趁此机会,刘备于219年发起进攻汉中的战役,蜀军攻占汉中,随后刘封和孟达也夺取了房陵和上庸等地,成功地为蜀汉争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。
在这种背景下,关羽率领荆州之军发起了襄樊之战。然而,史书上并未记载刘备命令关羽出兵北伐,而关羽自身也并未受到任何来自刘备或诸葛亮的指示。况且,刘备在攻占汉中的同时,派遣了大量兵力支持关羽,若关羽是奉命出征,刘备必定会有相应的指示。但实际情况是,刘备并未因为关羽的北伐而作出其他部署,证明关羽是擅自出征的。
从关羽的性格来看,他绝不会甘心只是守卫荆州,而不参与更大的战斗。自己无功而得前将军的封号,关羽不禁心生不满,最终他决定北伐,进攻樊城,然而这却是一个错误的决策。
关羽之死,刘封是否有责任?
关羽之死,主要责任并不在刘封。荆州失守的原因有两个:一是关羽带走了大量精锐,导致防守空虚;二是荆州两位守将,麋芳和傅士仁与关羽长期不和,且因军备问题与关羽发生过冲突,最终投降东吴,导致荆州的守备松懈。
对于刘封来说,站在他的立场上,他并无义务帮助关羽,尤其是关羽是擅自出征的情况下。至于关羽没有选择上庸,而选择了麦城,这主要还是关羽自己的判断失误,刘封并没有直接责任。
关羽为何走麦城而非上庸?
关羽从荆州撤回益州时,实际上有两条路线可选:一是走汉中的上庸,二是走三峡回益州。关羽初期选择了南下,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挽回荆州,但当他得知荆州几乎已经完全失守时,便决定采取西行的路线,想要绕过曹魏的领地回到益州。然而,正当他到达麦城附近时,发现东吴的陆逊已占据三峡,北面有徐晃部队,进退两难之下,他选择了滞留麦城。
关羽以“还当阳,西保麦城”的策略准备抵挡敌人,但在此期间,孙权派使者前来劝降,关羽出于骄傲拒绝了这个建议,并以假装投降的方式掩饰自己的意图。最终,关羽因这一错误的判断,彻底陷入了绝境。
刘封为何被杀?
刘封被杀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与刘备的关系。刘备当时的主要目标是保卫蜀汉的江山,而刘封作为养子,已经显示出一定的独立性和不服从性。刘备对刘封的失望,尤其是在刘封与孟达反目后,最终决定斩杀刘封以保社稷。
东吴为何要杀关羽?
曹魏在樊城击败关羽后,曾有机会追击关羽,但当时曹仁的搭档赵俨认为让关羽活着对东吴有利,可以引导刘备和孙权之间的争斗。但孙权却选择杀死关羽,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因为关羽曾侮辱过孙权,而是可能由于孙权、朱治、潘璋等人过于冲动,导致了这个错误的决定。
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关羽被杀的决策,更多的是由东吴的一些军事将领推动,而非孙权亲自作出。在此背景下,关羽的死不仅对东吴毫无益处,还使得曹魏在随后的局势中受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